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墓地:震响时代鼓点 推进殡葬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墓地:震响时代鼓点 推进殡葬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墓地按:上海殡葬业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显化殡葬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体系,绘就殡葬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图,以先进工程文化引领殡葬业高质量发展。

时代鼓点已经震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前不久我国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振聋发聩的时代号令,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为此欢欣鼓舞,积极出谋划策,推动本行业高质量发展。上海殡葬业是其中积极响应、快速行动的行业之一。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显化殡葬业

高质量发展理念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一刻也不能没有先进理念作为指导。“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方针中,再一次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自即日起直至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整个历史阶段都应坚守这一发展理念。上海殡葬业应坚定遵循并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体系。由于殡葬业具有其行业特点,还应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将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以便应用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中,殡葬业应根据现实状况,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殡葬业是一个消耗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行业,面临着资源日益匮乏的窘境。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为此,应积极推进殡葬观念改革、葬式创新,减少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物质资源的消费转向文化资源、文创产品的消费,从实体的消耗转向虚拟的消耗。缩短墓地循环利用周期,使物质资源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第二,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无数曲折坎坷凝聚成的精神财富。科学发展就是要遵循科学规律办事,依据客观现实,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符合科学原理的解决方案。既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发展机遇,谋大篇、布大局,又不因一时冲动,盲目追求并无实效的所谓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理念支撑。它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素取得相对平衡。发展要素是多方面的,如人才、资源、质量、标准、品牌、信息等等,每一方面都要充分满足发展的要求,不应某一方面过于充分,而另一些发展要素却存在短板。

科学发展除了要求补短齐长以外,还包括软实力与硬实力、时间程序上缓与急、空间布局、内外协调的相对平衡。相对平衡并非没有重点,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也是需要调节与谨慎安排的。发展是各个行业各具特色的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文化最高亢的乐章,它必须始终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

对殡葬业来说,科学发展还面临传统殡葬习俗中存在的丧风陋俗、封建迷信的挑战。例如,至今还有人发声,城市应维持遗体葬而质疑火葬的人性化问题,还有人在心灵深处有隐藏鬼魂作祟,也有人对殡葬业作为民生服务一翼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可见,殡葬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不仅自身应遵循科学规律办事,还要努力提升社会民众对殡葬业的科学认知,提高整个社会的丧俗文明。
第三,时刻不忘人性化发展理念。坚持人性化发展理念,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主张。民政系统所属各企事业组织,尤为关注人性化服务,遵循人性化服务理念。殡葬业驻守民生服务的末端,是实施包括终极关怀在内的殡、葬、祭等一系列服务的特殊行业,是唯一从事“逝有礼葬”的可信赖托付的行业,时刻牢记人性化是从业之本,也是殡葬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之一。

殡葬业的人性化主张不同于其它任何行业。其一,其人性化发展理念涵盖生死两界,即服务对象是逝者及其亲属,“使逝者得安息,让生者得慰藉”就是最好的表述。其二,殡葬业的人性化服务是全过程、多方面、多内涵的展现。殡葬业人性化服务考虑的是,从人的生命各阶段仔细斟酌,满足各种需求,参照“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加以科学地贯彻。其三,殡葬业的人性化服务更强调细节,在细节中见真情,在细节中见真功夫。它对每一个家庭、逝者、服务项目都尽可能展现人间大爱。人间因有真情才产生殡葬,而殡葬业越发展则越需要坚守人性化发展理念。

二、多路并发,绘就殡葬业高质量

发展路径图

发展应具备必要而充分的资源。一定的发展模式又需要以相应的资源供给体系作为基础。资源有多种类型。从现实性来说,有现实的,已经掌握的,有可能获得的,需要创新转化的。从形态来说,有物质形态的,有无形的智力形态的。从应用效能来说,有短期发挥效能的资源,有可供长期利用的资源。概言之,要努力积聚、创造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这是行业发展化理想为现实的关键。殡葬业的高质量发展应特别关注积聚、创造优质资源。


当此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关头,光有行业总的发展路径图是不够的,应细化各资源要素,分别制定出各资源要素的发展路径,多路并发,多措并施,多方协调,共同推进。

首先是人力资源发展路径图。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是和行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也是同社会人力资源供给水平相适应的。以前殡葬业对人力资源的积聚重视不足,近十多年来才有所改观,上海殡葬业逐渐招聘了若干中高端人才。如今,高质量发展号角已经吹起,进军的鼓点已经震响,数字化转型的任务已经发出,对人才资源应制定新的提升发展规划,谋划新的发展路径。应细化到各殡葬组织、对各个岗位人力资源的担责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评估,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出调整。将社会人才供应状况和行业人力需求现实结合起来,制定最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路径图。

其次是技术发展路径图。科学技术是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资源,它与人才资源密切相关,对行业发展影响重大。殡葬业规模虽小,门类看似不多,但涉及的科技文化实在可谓深广。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组织出版的“殡葬学科丛书”二十本,“殡葬实务丛书”三十本,尚未概括全部殡葬科技及文化,况且十多年过去了,殡葬科技又有了大幅提升,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岂昔日可比?眼睛向前看,追求高质量发展,就应辨清发展路线,探明一个个技术发展节点,了解各类技术、应用的场合与特点,绘制出与自身行业特点、组织特点、人才特点相适应的技术发展路径图。这其间,既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又要“稳中有进,循序渐进”。这些路线图不仅要挂在墙上,更应悬在每个殡葬工作者的心间。

再次是绘就创新发展与品牌塑造的路径图。创新是理念,同时也是实务。作为理念,要积极遵循,作为实务,要进行具体规划。例如,要内外通力协作,寻找创新目标,确立创新项目,产学研多方论证,拟定实施方案,聚集项目资源,落实具体计划。要推广创新成果,一步步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效益。重大创新产品和服务应品牌化,品牌化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鉴定者。上海殡葬业的创新品牌应提高集中度,过于细分的品牌战略,费时费力,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提升品牌集中度可在飞思集团的层面上,建立品牌命名、传播、表彰、评比、统计的平台。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那就什么也记不住了。

最后则是绘就殡葬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图。努力在起跑线上拔得头筹。今年1月4日,一项事关上海未来发展的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根据《意见》要求,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这意味着上海各行各业都面临同样的数字化转型任务,这是向高质量发展吹响的第一次进军号,也意味着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利用包括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在内的现代通信技术进行流程再造,并由此形成数字化智能反馈链。

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概括起来是“三个数字化”,即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殡葬业推行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之一,同时又是行业启动并推进转型的契机。殡葬业的数字化转型可概括为:殡葬产品与服务功能数字化、殡葬业务数字化、殡葬治理数字化。第一个数字化是以数字化方式让民众及时了解有关服务项目和产品的有关信息,对服务设施提出看法及意见;第二个数字化是采用数字化方式让市民可以简便快捷地办理各类殡葬业务;第三个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化方式及时了解各地殡葬治理情况,并及时发布治理方案及措施,通过网络与视频跨越时空,实现有效管理。

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各行业的一个重大发展目标,必须尽早部署,制定方案,明确实施路径。在起跑线上,只有力拔头筹,勇于争先,才是时代骄子。

三、以先进工程文化引领殡葬业

高质量发展

推进殡葬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按总体发展蓝图去实现,又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来完成。大的如殡仪馆升级改造工程、特色墓地建设工程,小至一个艺术墓的策划、一次公益性墓地祭扫活动。每一项工程的构想从实施到完成都对社会经济以至精神文明发挥一定推动作用。

任何工程,从表象来看,都是连续的智力与体力活动,实质上又都是一定的文化展现。这就是工程文化。所谓工程文化,就是人类从事工程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体系。例如在工程构想中所怀有的理想、愿景,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工程效率效能,克服工程中遇到困难的意志品质,工程完成后,积极将工程福利与社会分享等等方面。

虽然工程文化很早就客观存在,是文化的一个分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组织都具有明确的工程文化意识。这当中有一个关于工程文化的觉醒过程。如何把工程实践的经验上升为文化,这是文化创造的持久任务,不可懈怠。社会各组织文化觉醒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率先觉醒者应积极启发其他人,积极传播,积极导入。工程文化同样如此。
实践是文化的基础,工程文化是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我国从过去追求高速度发展,转型为追求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人的意志的改变,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同时,这也意味着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上海殡葬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紧扣工程文化的发展进步,始终坚持以先进的工程文化为引领,以取得三个满意(用户满意、政府满意、员工满意)为最终目标。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各单位近年来都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建设,如殡仪馆推进文化礼厅建设,墓地推进特色文化苑区建设,旧墓改造、各类新型节地葬式创新、生命晶石制作安放、人生视频制作等等,无不坚持以先进殡葬文化、先进工程文化为导向,把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人性化服务水平推向新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益善殡仪馆2020年启动的火化炉更新工程,是目标明确、意义重大、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克服难题多的工程,是加快定型上海1.0版环保型火化机系统的关键行动。该工程确立三大目标:一是确立环保指标,质量全面达标;二是开展实时监测,用科学方法定型上海环保型火化机,树立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标杆;三是争创国家环保型火化机试验基地,在益善基地实验新技术,制造新产品,确立新标准。益善殡仪馆拟通过实现上海环保型火化机系统投产转化推动火化机系统全面升级,率先建成集安全、环保、适用、集成、智能于一体的炉化系统。

以上对火化炉的简短介绍,让人感受到工程文化透射出的引领功能,其特点有三:一是计划严密、目标明确宏大、标准高;二是科学安排、分步实施,通过试炉,取得经验,继续推进;三是广泛组织社会力量,产学研结合,推动火化机系统全面升级。

发展既是文化,也是科学。十四五规划提出新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一个内涵丰富、议题众多的命题。在《殡葬文化研究》上,各位学者、作者、读者对此展开的研讨是良好的开端。有关殡葬业高质量发展更多、更精粹的视点、热点、亮点将络绎不绝地呈现。

震响时代鼓点,推进殡葬业高质量发展。


【 字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