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墓地:安吉龙山源公墓举行“两弹一星”主题雕塑揭幕仪式

上海墓地:安吉龙山源公墓举行“两弹一星”主题雕塑揭幕仪式

上海墓地:安吉龙山源公墓举行“两弹一星”主题雕塑揭幕仪式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报道 在“中国航天日”(每年的4月24日)即将到来之际,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致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浙江省安吉龙山源公墓“两弹一星”主题雕塑揭幕仪式于4月19日在“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举行。活动现场,“两弹一星”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代表与来宾一起,共同见证安吉龙山源公墓在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建成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研精神传播基地迈出的坚实一步。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安吉县委宣传部、安吉县民政局、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等大力支持。

    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眼中的“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胡思得,程漱玉(“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之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经贸部原总工程师谭邦治等亲临活动现场,对安吉龙山源公墓“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的营造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寄予了殷切的期望。胡思得回顾了“两弹一星”事业的时代背景,阐述“两弹一星”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事,是一项神圣使命。他充分肯定了绿郡恒业在安吉龙山源建设“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的举措,“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并将在日后建成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研精神传播基地,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壮举。这个地方将永远激励后来者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谭邦治深情回忆了邓稼先等一批伟大的“两弹一星”工作者忘我的奉献故事,正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活着要树立一面旗帜,走了留下一座丰碑”的人生信念,孕育和凝练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他表示,“绿郡恒业建造‘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这一壮举之所以得到赞赏,是其把“两弹一星”精神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和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坚持文化建设,传承民族精神。”他说,“两弹一星”事业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忠于国家使命,前赴后继、攻坚克难、不怕牺牲,用智慧、劳动和心血艰苦奋斗出来的。他希望新时代航天科研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徐敏将一台“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用过的打印机捐赠给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陈龙达代表海派剪纸艺术家杜伟秋,捐赠“原子弹爆炸磨菇云”“原子城纪念碑”“张爱萍书法”三幅剪纸作品。这些馈赠将和其他数百件珍贵物品一起,永远保存在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陈列馆,成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载体。活动当天,安吉龙山源挂牌成为“安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陈列馆也成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友好合作馆”。

    立一座丰碑,向科研功勋致敬:

    四根挺拔的石柱,就像是高挺的国家脊梁,化学元素符号代表着科研工作者日以继夜的智慧奉献,蘑菇云和导弹卫星航天浮雕象征着先辈埋头苦干终成一番伟大事业的奋斗过程,张爱萍的题字“祖国不会忘记”则是对“两弹一星”功勋先辈崇高的礼敬。这就是矗立在“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中,被命名为“脊梁”的主题雕塑。胡思得、谭邦治、程漱玉、原上海航天局副总经济师戚南强、安吉县递铺街道人大主席黎逢林、浙江绿郡公司董事长孙彩霞为主题雕塑揭幕。在这座“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中,规划建设亲历者手印纪念墙、“两弹一星”大事记墙、“两弹一星”历史陈列馆、主题纪念碑、院士将军林、功勋雕塑苑等,总占地约64亩。功勋雕塑苑作为主题文化园的重要组成,将集中展示“两弹一星”历史功勋人物的艺术雕塑,已有数位“两弹一星”元勋雕塑意向入园。在“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建设期间,绿郡团队先后去往新疆马兰、青海金银滩、四川绵阳、甘肃酒泉等地考察学习,并已在部分“两弹一星”老基地相继开展取土活动,这些来自“两弹一星”重要基地的土壤将封存于“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中的“脊梁”主题雕塑下。

    活动现场,戚南强、梁益福两位“两弹一星”工作者把两把铁锹递交到绿郡恒业代表手中,标志安吉龙山源2019“两弹一星”老基地取土行动正式启动。揭幕仪式后,曾在“两弹一星”基地工作过的老同志代表,齐聚卓越故鄣展示中心,共同追忆那段难以忘却的光辉岁月。上海电视台“在那遥远的地方”专题片摄制组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让科研工作者的动人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 字号:

返回